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学者提出新定位 邱菽园是文人报人也是文化推手

@谢燕燕 2014年03月09日
新加坡早期著名文人、诗人兼报人邱菽园其实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角色——文化推手。

本地文史研究者姚梦桐从新加坡战前美术史的角度切入,指出邱菽园在推动本地美术发展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新加坡早期著名文人、诗人兼报人邱菽园(1874-1941)在武吉布朗静静躺了73年后,他以“处士”自居的墓园,即将在星期三(3月12日)起坟,让位给新道路。邱菽园的骨灰将由后人安置到光明山普觉禅寺。

另一方面,国家图书馆纪念“新加坡重要先驱作家”系列展览之一的《浪漫与革新:南侨诗宗邱菽园》展览,目前还在国家图书馆7楼及8楼举行,将展至今年5月18日。

再次聚焦这位传统文化人时,发现他其实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角色——文化推手。本地文史研究者姚梦桐(67岁)从新加坡战前美术史的角度切入,指出邱菽园在推动本地美术发展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姚梦桐2月22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公开讲座,谈“邱菽园与新加坡战前美术”时指出,邱菽园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曾对当时相对寂寥冷清,被喻为“文化沙漠”的新加坡文化景观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填补和丰富了我国早期美术史。

常接待旅居星洲文人墨客

他的研究显示,邱菽园除了写得一手漂亮书法,懂得绘画和篆刻,更重要的是经常接待、举荐那些路经此地或旅居星洲的文人墨客,在报章上为前来卖字的各地书法家代订“润格”(标出书法规格和价码),是本地早期书画坛上的核心人物与推手。

姚梦桐1985年曾花三个月时间,在邱菽园外孙王清建家中翻阅和研究邱菽园所留下的书画诗稿。当他把这批珍藏与旧报章史料放在一起比对时,便勾勒出邱菽园作为本地美术推手的重要角色。

退休前任职于教育部课程发展署的姚梦桐,曾在1992年撰写《新加坡战前华人美术史论集》,由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出版。

他不久前受访时说,他曾在《天南新报》读到“朱笺金泥”,起初不了解那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邱菽园在福建时,想把一本“朱笺金泥”的书帖刊印流传。

当他在王家看到邱菽园所珍藏的《吕西村墨宝》时,才明白这本已有180年历史的书帖,原来是以磨成泥的黄金临在红色朱笺上,故而称“朱笺金泥”!

姚梦桐说,看到被台湾人誉为“金石学宗师”的吕西村(1784-1855),用金泥临摹自魏晋南北朝到清代的各种书体,那种震撼简直无法形容。

吕西村是在1834年为友人临摹这本《吕西村墨宝》,邱菽园1893年左右便已得到此书帖并视之为宝,曾四处找人将之刻印流传,但无人敢承接。他后来抽出其中几页,以“西法精拍(拍照),古锦装潢”的方式制成书帖,将之流传。

在自创《天南新报》介绍书法家作品

邱菽园8岁时便随父到新加坡,15岁回家乡海澄受教育,20岁在乡试中举人,21岁上京会试落第,23岁因父病重回到新加坡继承百万财产。他因多才、多情又一度多金,除了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往来频密,也借助他所创立的《天南新报》为平台,举荐和介绍过境或寓居本地书法家的作品,让新加坡增添文化气息。

他在1896年创“丽泽社”,隔年再创“群乐社”,让流寓这里的文人墨客切磋交流。

1927年,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李瑞清的侄儿李健(李仲乾)为倡办尊孔大学南来新加坡筹款,在中华总商会举行诗文书画篆刻展,开启了文人墨客在总商会办展览的风气。邱菽园当时领导本地文人推荐这一书画展。李健之后,何香凝、高剑父也在那里办过展览。

1928年,邱菽园曾为寓居本地的著名书法家谭恒甫的《字谱》写序,1929年,他以南洋书画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与评选书法工作,自己的画作还参展。

邱菽园为“文化推手”的重要实例

姚梦桐还整理了下述文坛画坛事迹,作为邱菽园曾是本地“文化推手”的重要实例:

◆为朝鲜书法家尹溪石代订“润格”

邱菽园曾于1898年2月12日在《叻报》为南来草圣尹溪石代订“润格”,即刊登尹溪石住在牛车水悦生客栈的消息,以及替人写书法的规格与收费(润笔费)。

邱菽园后人家中还藏有尹溪石的一幅草书《桃花源记》。尹溪石自1887年便往返于江南一带,当时名气很大。

除了尹溪石,邱菽园也曾在报章上推荐许纶亭、潘飞声、林筠台等人的墨宝。

◆1886年新加坡已有卖字画活动

姚梦桐也在邱菽园的珍藏中看到钟德祥写于甲辰年(1904)的一首诗“乘桴老作海南游,浩荡难驯万里鸥。独我往时原落落,与人偕处亦油油。沧桑过眼真如瞥,将相容头睹可羞。天地蘧庐散沙聚,亦须回首惜蜉蝣。”

他经考究得知钟德祥曾在清廷为官,甚至在越法战争中到边界督军,只是后来落魄,曾于1886年、1902年和1904年三度到新加坡卖字。这显示早在1886年,已有中国文人到新加坡卖书法筹游资。

◆邱菽园在116年前的自我写照

戊戌变法失败后,支持维新变法的邱菽园意志消沉,寄情风月诗酒。1898年10月,他请潮州画师余涛为他作《风月琴尊图》,此画是他当时的自我写照。

之后他邀各地诗人名士约50人给“风月琴尊图”题诗,并汇集成册,当中包括曾宗彦、潘飞声、丘逢甲、丘树甲、王恩翔、林鹤年、伍德彝、陆继俨、 梁伯鸣、康有为、林祇曾、谭彪、林鸿荪、霍朝俊、李季琛、康逢吉等。

这一画册让大家有机会看到那一时期广东、福建名士之书法艺术风采,也看到百多年前新加坡传统文人的墨宝。

◆120年前的荣余庵花鸟虫草册

1893年,邱菽园在福州结交满族画家荣庆(字余庵),请他做了“长白荣余庵花鸟虫草册”(共八幅画)。1894年,他首次拿此画册给友人欣赏,并陆续邀请名人墨客、社会贤达为心爱的画册题字。

最早在画册题字的是林丰年、马兆麟,接着余涛、汪慧庵、谭彪、霞公(江孔殷)、李健、戴培基、戴培元(中华民国驻槟城领事)也陆续题字。本地先驱人物林义顺和林文庆还以英文题字。

◆邱菽园与林则徐曾孙结拜为兄弟

邱菽园的收藏中有因虎门销烟而名声大噪的湖广总督林则徐(1785-1850)的法帖。原来,林则徐曾孙林炳章(惠亭)1902年访新时便与邱菽园结拜为兄弟,还把收录着“林则徐节录圣教序”的册页送给了邱菽园。

姚梦桐从册页中的文字推测册页原为吕西村(世宜)所藏,后为林炳章所得,他再把册页转送给邱菽园。

◆收藏90年《寿梅图》与早期文人雅士

邱菽园生活的年代,文人雅士还延续着结社赋诗的传统,遇好友做寿便赋诗、挥毫和赠画,在作品上盖上知己所赠印章等,风雅一番。

1924年,邱菽园与一群流寓星洲的风雅之士结成“星洲檀社”。他在这一年庆祝五十大寿时,檀社社友、同济医院名医颜怡园(颜文浩)为他做《寿梅图》,留下反映上述精神特征的可贵文物。

姚梦桐发现画作的起首章“诗酒痴”乃朱愚谷所刻,压角章“磊磊落落”则是孙裴谷的作品,为此觉得此画对本地美术史意义非凡。孙裴谷曾于1922年创办“新加坡华侨美术学院”,但今天要一睹他的作品非常不易,《寿梅图》总算让本地的美术研究者有机会满足好奇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