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新加坡华社代表和学者建议为受影响武吉布朗坟山建名人墓园



福建会馆文化组副主任杜南发认为,华人传统是小我服从大我,只要发展方向是为国家大利益着想,就应以大局为重,早期就有不少坟山为城市发展让路,例如碧山。“能两全其美当然最好,但遇到不能的时候就得有取舍。” 联合早报  2012-3-21  杨丹旭 报道  yangdx@sph.com.sg

  武吉布朗坟山中一些先贤坟墓因该地段发展而需迁移,华社代表和学者建议,为受影响的先贤坟墓建立名人墓园,让武吉布朗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
  福建会馆文化组副主任杜南发受访时说,从传承历史文化角度看,会馆希望整个武吉布朗能完整保留,但新加坡土地有限,需要权衡保留过往和发展未来。
  他认为,华人的传统是小我服从大我,只要发展方向是为国家大利益着想,就应该以大局为重。早期就有不少坟山为城市发展让路,以碧山为例,要不是当时迁移坟山,就不会有碧山市镇,为几十万人提供居所。
  杜南发说:“能两全其美当然最好,但遇到不能的时候就需要有取舍。在这个交叉路上,我们要看这块地是否非用不可,如果发展是有意义的,小我就要为大我牺牲,不过得确保作出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为发展让路同时,尊重历史文化同样不可忽略。杜南发认为,在发展这个地段前,应对武吉布朗的坟墓做完整记录。
  他说:“很多东西能保留就该保留,如果不能,最低限度是进行记录,这比让它们淹没在历史中要有价值多了。目前政府也有在这么做,这是好事。”
    充分记录后,杜南发认为,应该由独立的学术委员会鉴定哪些先贤之墓,或者是能反映新加坡墓葬文化的坟墓值得保留。如果发展能绕道而不影响这些坟墓固然最好,不得已要挖掘的,则可以集中搬迁到武吉布朗中的一个地点,建立一个名人墓园。
  他说:“目前比较逼切的是这次路段的落实,涉及了新加坡文化史和中国近代史重要先贤邱菽园的墓地。他是一位标志性历史人物,必须认真与慎重处理,如可能应先以专案优先处理,以免将来悔恨莫及。”
  历史学者柯木林也希望,把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坟墓,例如薛中华、邱菽园等人的坟墓集中搬迁到一个先贤陵园。
  他说:“薛中华和他的族人创造了新加坡的很多第一,比如建造第一个华人庙宇;邱菽园则为新加坡带来文化气息,他们的坟墓都有很高的保留价值。”
  柯木林指出,在英国、法国、中国等地,人们为了保留古迹,不惜把整座大楼拆了之后搬去别处,当局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搬迁有价值的坟墓。
  他说,武吉布朗会分阶段发展,一些地段最终可能不受影响,可以在那里建立先贤陵园,方便人们凭吊。
  杜南发还建议,在名人墓园旁设立类似墓园文化馆的地点,存放有关武吉布朗资料,供人们研究使用。“这样的做法较切合实际,也符合发展需要,并能对历史文化有所保留和尊重。”
  国家文物局受询时说,文物局认识到武吉布朗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在和市区重建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合作,想办法记录这些的文化遗产;文物局将在稍后分享更多细节。
  陆路交通管理局前天公布穿过武吉布朗的新道路详情,受影响的坟墓是3746个,比之前估计的5000个少,其中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约有17个。
  国家发展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陈川仁,前晚同新加坡传统文化学会、自然学会等民间团体举行闭门会议。七个民间团体之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闭门会议令人失望,并呼吁停止所有有关武吉布朗的发展计划。
    声明说,这个原定上个月进行的会议被延期,而且只有个别代表才能参加会议,民间团体也没有办法在会议上表达看法。
  对此陈川仁在面簿回应说,闭门会议的目的是分享背景,并不是个别团体所期待的对话会,也不是来探讨是否要建路,因为这已在国会辩论中宣布。不过,“就因为不如个别参与者所愿,让他们分享看法、邀请他们想要邀请的人,诚恳的交流被视为欠缺努力。”
  陈川仁承认这是武吉布朗课题的一个层面,并解释说,闭门会议是为向代表们说明当局有哪些考虑、达致当前决定的背景,更重要的是讨论未来的方向。

陈川仁:武吉布朗大部分土地短期不受发展计划影响

陈川仁:武吉布朗大部分土地短期不受发展计划影响


(2012-03-06)

  除了受建路计划影响部分,武吉布朗绝大部分土地短期内不受发展计划影响,只有靠近旧警察学院的南端、即过去的安祥山坟山,近期会受扩充大巴窑组屋区的发展计划影响。

发展计划在研究阶段

  国家发展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陈川仁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国家发展部开支预算时宣布上述消息。据了解,有关发展计划还在研究阶段,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详情。

  数名议员和官委议员,包括张有福(如切单区)、伍碧虹(淡滨尼集选区)、官委议员许优美和法扎等,再次提起武吉布朗的课题。

  伍碧虹指出,在拆除标志性旧建筑时,新加坡人可能失去灵魂的一部分。直到今日,有人还在质疑拆掉国家图书馆、水族館和国家剧场的决定是否正确。她希望政府不要急于拆除被视为有历史价值的遗址,因为一旦拆除便永远找不回来。

  许优美说,过去40年,新加坡已挖掘和清理超过200座坟场,不这么做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组屋区、学校和各种设施。但是,武吉布朗是目前留下来最重要的一个坟场,她希望国家发展部能先深入研究武吉布朗的有形与无形价值,才考虑建路工程。

  陈川仁回应说,新加坡求取发展时不一定非牺牲自己的文化历史、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不可,但他指出,来到土地的运用,有时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这是新加坡所面对的现实。

  他回忆起当年挖掘中峇鲁坟场时,曾有一群反对挖掘祖坟的人前去见已故部长林金山。林金山当时问他们:“你们是要我照顾你们死去的祖先,还是照顾你们的子孙?”

  陈川仁说,林金山的话今天还是很有道理,要如何在保留过去的同时兴建未来,是个艰难问题,但在权衡土地的各种用途后,最终还是得作出决定。

  不过他指出,就算无法保留文化历史中的某些部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尊重,只不过我们必须用别的方式来保存和铭记历史。

  他说,在缅怀过去、建立未来的建国道路上,政府与人民其实还有不少共同空间可携手合作,事实上,已有不少新加坡人挺身而出。

  他解释说,市区重建局去年10月拨款资助5000个可能受道路工程影响坟墓的文史记录工作后,许耀峰博士便领导这项工作,并由罗家成博士负责口述历史征集工作,颜素琳博士则研究如何记录挖掘坟墓的宗教仪式和民间习俗。

  陈川仁也嘉奖那些参与记录坟墓史料的志工,例如来自他选区的陈月鸿、蔡成发、国大建筑系研究生魏真如,还有半天内完成41个坟墓记录工作的萧吉泉等。

  在回答伍碧虹有关能否考虑保存部分重要先驱人物的坟墓时,陈川仁同意实质文物,包括墓碑、雕塑、瓷砖等也很重要。他表示会和有兴趣的团体和个人进一步讨论保存武吉布朗史料文物的课题。